我上周連放了幾天假,想要當個孝女,所以提議載我老父、老母去我們家後花園 - 陽明山逛逛。週六下午的台北市天氣很好,陰天無霧,氣候涼爽。我從北新庄上陽明山,其實,有了家長跟車,我的找路壓力減少許多,畢竟車上有二位老馬,當然就能識途囉!
我錯了...我現在知道路痴是遺傳誰了,二位!是那二位老馬!原本我是想要帶他們去大屯自然公園走走,但是老父指揮的路線我都不認識,等到我知道在哪兒時,已經過了公園。沒關係,還有很多景點可看,不然去冷水坑好了!這回換老母指揮了,根據她參加登山隊的經驗,照她說的走準沒錯!ㄟ...怎麼不知不覺我看到文化大學的麥當勞?蝦米!要下山了?我還沒開始玩咧!不死心,再繞上去,最後終於看到往冷水坑的指標了,我又走上了正軌。但是,好戲現在才正上演。首先發難的是老母,開始說:奇怪?我記得以前爬山的時候不是走這條,應該要走另外一條才會到。老父又開口了:妳每次都這樣!不知道路又亂說,妳知不知道妳這習慣很不好,不會開車又意見特多...第三句開始,我只聽到一個男生跟一個女生的聲音,還有我說:再來要怎麼走的聲音。
我突然想起一首台語歌:嘸通問我,嘸通問我,我是出外的人......我在那時有個想法,如果就這樣憑著直覺開下去,會不會到基隆去?還好,我們可是平安的到達冷水坑休息區。也許是地名取的好,讓大家的火氣暫時消除,奇怪?開車的是我,應該是我發飆才對ㄚ!總之,我買了咖啡賄賂二老來個大和解。因為早上老父去運動時逞強,所以他腳在痛,哪也不能去,我們三人就在停車場的花台上看風景、喝咖啡、聊是非。說真的,這天的天氣真的很宜人,天氣陰陰的,能見度佳,還吹著微風。也許是天時地利人和,老父開始上課了,先從陽明山說起,他說草山才是原名,當初是私人的地,後來贈送給政府,蔣公才改名叫陽明山。為什麼叫草山?其實是因為山上都是長滿芒草,夏天時翠綠,等到冬天枯黃,所以陽明山的四季變化滿明顯的。陽明山海拔多高、七星山海拔多高我記不住了,真奇怪,記得這些數字有什麼用?說完山,開始說植物,看植物的生長方向就可以看出風向,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類型也不同,陽明山藏有豐富的鋁礦,所以,當初規劃陽明山為國家公園時,才會劃分範圍很大,當成國家資源。
在我聽來,從小玩到大的陽明山,原來有這麼多教材可以說,以前只知道上地球科學課時曾來這裡校外教學看石頭,現在看來還是一樣很陌生。之後老母提醒我可以去蝴蝶走廊走走,老實說我沒聽過什麼走廊的。管他的,叫妳走就走。結果老父告訴我該往哪個方向,哇咧!又走錯了,來到一個空地,只有一間廁所,我不動聲色的問說:有人要上廁所嗎?想不到老父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說:我只是告訴你這裡有廁所,看來沒有車位,我們走吧!只有我老母還在狀況外的問:甲嘸是蝴蝶走廊ㄚ?結果,什麼蝴蝶走廊嘛!其實就是二子坪休息區。
這個地方比剛剛冷水坑還美,一個平台可以看的更遠,老父一時興起,又想給我來堂自然教學。此時我看到老母悄悄的遠離我們,默默的溜到另一頭逍遙了。我只好再聽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想辦法把我的小腦袋擠爆。後來,有對情侶打斷老父的興致,因為他們真的很誇張。那位先生拿了一台超專業的單眼相機,鏡頭大約有30 cm長,我老父以為他要照風景,還跟我解釋這種鏡頭的好處有多廣角。結果他瞄好鏡頭後,叫他的女友過去他所指定的位置站好。怎麼說呢?她長得很規矩,但是跟這風景不太合。我跟我老父差點跌倒,想不到隔壁的一些年輕人很沒禮貌的在笑。
在這麼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我提議去竹子湖吃野菜,上次跟珮琪同事去吃過一次,我應該還記得吧!嗯......在我繞了二次之後,終於鼓起勇氣打給珮琪問在哪兒?想不到她根本不記得這件事,有這麼久嗎?最後還是直接問她同事才找到地點,這次我記得拿名片了。哼!不求人。
酒足飯飽之後,應該要輕鬆愉快的回家,想不到二老還要來個總檢討,討論這趟旅途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如果怎麼走會比較順利?拜託!我是開車的人都沒意見,怎麼其他人意見特多ㄚ.....下次千萬不要再跟路痴一起出去玩了!
2005/06/19
孤單的研討會
這週我去台中出差,順便參加一個質譜研討會。其實我並不喜歡出差,除了要獨自開車到台中之外,因為路痴所帶來的困擾,開車這件事已經造成我心中某種的障礙。每次聽別人說出差可以去哪裡玩,或是去那裡吃好吃的東西,我告訴你們,台中我最熟的地方是中港路上的新光三越。因為我每天下班都去那裡當孤魂野鬼,B1、11、12樓我最常去逛,都是吃的樓層。
研討會在中興大學化學系舉辦,二天的華人質譜研討會內容課程的確很豐富。因為是華人質譜研討會,所以,這次的演講人都是邀請台灣、香港及大陸的學者針對質譜應用做討論。其實,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並不多,除了去年去中山大學參加過一場類似的研討會之外,這是第二次。研討會的內容我無法詳細說明,是因為我大部份也都聽不懂,但是整個研討會還是有一些有趣的部份可以聊聊。
這次的研討會地點有二個地方,也就是說同一個時間,有二個主講人同時進行演說。我認為如果是真的想從這個研討會學到一些東西,最好是有同伴一起參加,各跑一場聽完之後,再彼此分享。因為我這次只有一個人參加,所以我決定採取永遠待在同一個場地的策略,因為我實在是懶得去跑場地,而且,我選擇的那個地點離茶點比較近,吃東西比較方便。說到吃東西,這次的主辦單位真的很夠意思,一天二次,無限量供應,除了一般常見的小點心之外,還有炒米粉、水果。可惜,我一樣也沒有吃......別誤會,不是我裝淑女,實在是因為人太多,場地不大,又要拿餐盤叉子,又要拿杯子,還身上背個包包,這、這、這怎麼吃ㄚ!說真的,電影上演的那些Party場景,大家站著一邊優雅的吃著餐,一邊愉悅的閒話家常,根本就是不可能嘛!所以我只去喝飲料,有鑑於上次參加研討會,狂飲咖啡造成胃痛的經驗,我這次很小心,看著這些點心,喝著綠茶,想像剛吃完它們潤潤喉。咖啡只敢在下午吃過午餐後才喝一杯,嘿!嘿!這次我沒有再胃痛了。
其實研討會過程大部份時間還滿無聊的,如何在一天10個議題中度過,又不能靠咖啡撐過周公誘惑的情況下,找出一點吸引力,老實說滿困難的。但是,我還是想辦法去投入。首先,要挑一個離講台最遠,離出口最近的位置,萬一真的不行,還有個後路可退。可惜,我挑的位置有一個缺點是,正好面對主講者,該死,忘了注意這點!不過沒關係,只要偶爾點頭,假裝認可就好了。我看到每個參加者幾乎都準備數位相機,隨時拍"精采的"Slide,不然就是低頭抄筆記,我甚至連講義第一頁都沒翻開。拜託,我還不算誇張的,坐跟我同一排角落的一位小姐,一進場喬好位置就開始睡覺了,我都沒說她咧!總之,我也拿出紙來寫些東西,根據我的觀察,大陸學者的Slide都是中文,因為全中文翻譯,某些我還真的看不懂,例如:在LC MS常用的spike這個字,大陸學者翻成"溶解劑",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簡體字,我越看眉頭越皺,但是說來奇怪,這樣一來時間一下就過了,只是心中的疑問還是沒有一個解答就是。台灣學者使用原文資料,中文說明,這個我就比較可以接受。至於香港學者,也是使用原文資料,因為中文說的不好,所以乾脆說英文。
根據我的統計,通常說的生動精彩的學者,打扮都很隨性邋遢,打扮中規中矩的學者,內容就像本人一樣的枯燥無味。但是,大陸學者不在此規定內。活潑的學者手舞足蹈,中英文夾雜,妙語橫生,連我這個門外漢都聽的懂;大陸學者鏗鏘有力,全部中文敘述,能不說英文就不說英文,真的非得說不可時,說完原文之後一定要再補一句:大概是這樣說的吧!某些香港學者,說的中文我聽不懂,英文我也聽不懂,這時就看其他參加的人在幹嘛,來打發時間。每場最後,都會有時間讓大家提問問題,我想一場30分鐘的演講,應該不會有人問吧?想不到,大家提問踴躍到必須要留到會後私下問,更誇張的是,還有之前演講的學者問問題,幹嘛ㄚ!是來踢館還是來炫耀的ㄚ。問的問題一大串,我都記不住他到底問了哪些問題,有時還自問自答,我甚至懷疑,根本是他自己想講他要講的話而已。
其實參加這類型研討會也不錯,可以知道別的國家重視的議題還有教學型態,只是這次沒有同伴與我一起參加,不然,我應該會認為更有趣。說真的,當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時,身邊沒有人可以分享是一間悲慘的事......
研討會在中興大學化學系舉辦,二天的華人質譜研討會內容課程的確很豐富。因為是華人質譜研討會,所以,這次的演講人都是邀請台灣、香港及大陸的學者針對質譜應用做討論。其實,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並不多,除了去年去中山大學參加過一場類似的研討會之外,這是第二次。研討會的內容我無法詳細說明,是因為我大部份也都聽不懂,但是整個研討會還是有一些有趣的部份可以聊聊。
這次的研討會地點有二個地方,也就是說同一個時間,有二個主講人同時進行演說。我認為如果是真的想從這個研討會學到一些東西,最好是有同伴一起參加,各跑一場聽完之後,再彼此分享。因為我這次只有一個人參加,所以我決定採取永遠待在同一個場地的策略,因為我實在是懶得去跑場地,而且,我選擇的那個地點離茶點比較近,吃東西比較方便。說到吃東西,這次的主辦單位真的很夠意思,一天二次,無限量供應,除了一般常見的小點心之外,還有炒米粉、水果。可惜,我一樣也沒有吃......別誤會,不是我裝淑女,實在是因為人太多,場地不大,又要拿餐盤叉子,又要拿杯子,還身上背個包包,這、這、這怎麼吃ㄚ!說真的,電影上演的那些Party場景,大家站著一邊優雅的吃著餐,一邊愉悅的閒話家常,根本就是不可能嘛!所以我只去喝飲料,有鑑於上次參加研討會,狂飲咖啡造成胃痛的經驗,我這次很小心,看著這些點心,喝著綠茶,想像剛吃完它們潤潤喉。咖啡只敢在下午吃過午餐後才喝一杯,嘿!嘿!這次我沒有再胃痛了。
其實研討會過程大部份時間還滿無聊的,如何在一天10個議題中度過,又不能靠咖啡撐過周公誘惑的情況下,找出一點吸引力,老實說滿困難的。但是,我還是想辦法去投入。首先,要挑一個離講台最遠,離出口最近的位置,萬一真的不行,還有個後路可退。可惜,我挑的位置有一個缺點是,正好面對主講者,該死,忘了注意這點!不過沒關係,只要偶爾點頭,假裝認可就好了。我看到每個參加者幾乎都準備數位相機,隨時拍"精采的"Slide,不然就是低頭抄筆記,我甚至連講義第一頁都沒翻開。拜託,我還不算誇張的,坐跟我同一排角落的一位小姐,一進場喬好位置就開始睡覺了,我都沒說她咧!總之,我也拿出紙來寫些東西,根據我的觀察,大陸學者的Slide都是中文,因為全中文翻譯,某些我還真的看不懂,例如:在LC MS常用的spike這個字,大陸學者翻成"溶解劑",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簡體字,我越看眉頭越皺,但是說來奇怪,這樣一來時間一下就過了,只是心中的疑問還是沒有一個解答就是。台灣學者使用原文資料,中文說明,這個我就比較可以接受。至於香港學者,也是使用原文資料,因為中文說的不好,所以乾脆說英文。
根據我的統計,通常說的生動精彩的學者,打扮都很隨性邋遢,打扮中規中矩的學者,內容就像本人一樣的枯燥無味。但是,大陸學者不在此規定內。活潑的學者手舞足蹈,中英文夾雜,妙語橫生,連我這個門外漢都聽的懂;大陸學者鏗鏘有力,全部中文敘述,能不說英文就不說英文,真的非得說不可時,說完原文之後一定要再補一句:大概是這樣說的吧!某些香港學者,說的中文我聽不懂,英文我也聽不懂,這時就看其他參加的人在幹嘛,來打發時間。每場最後,都會有時間讓大家提問問題,我想一場30分鐘的演講,應該不會有人問吧?想不到,大家提問踴躍到必須要留到會後私下問,更誇張的是,還有之前演講的學者問問題,幹嘛ㄚ!是來踢館還是來炫耀的ㄚ。問的問題一大串,我都記不住他到底問了哪些問題,有時還自問自答,我甚至懷疑,根本是他自己想講他要講的話而已。
其實參加這類型研討會也不錯,可以知道別的國家重視的議題還有教學型態,只是這次沒有同伴與我一起參加,不然,我應該會認為更有趣。說真的,當發生一件有趣的事時,身邊沒有人可以分享是一間悲慘的事......
2005/06/18
OH~MY GOD!!
我是一個路痴,但是卻從來不知道嚴重的程度有多少?本來我都認為,可能只是比較沒有方向感或是不專心而已。自從買車以來,這樣的情形越來越常發生,甚至影響到我的生活、人際關係......
以前分不清東南西北,或是記不住路名,就已經讓我很頭痛,經過二年的血淚訓練,現在只能用每下愈況來形容!我隨便舉幾個"小"例子就可以說明,我不是在開玩笑的。
之前,思蓓在李義男診所坐月子,我本來想從公司民生東路走到中山北路上巷子裏一個公有停車場停車,說來奇怪,診所我去過很多次,停車場也一樣,那天,平常只要10分鐘車程的路,我從公司開到停車場竟然要花半小時。因為我迷路了!!原因是我想要走近路,認為從林森北路後面進去停車場也一樣。錯!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從停車場的出口開出來都是接到林森北路上,而且是雙向通行。所以我想同理可證,從林森北路一樣可以到停車場ㄚ!怎麼會這樣?後來不知怎麼繞的,竟然走到民權東路上,只好再繞一圈,走"平常的路"才平安到達。我差點就在台北街頭迷路了,扯不扯?。
還有一次,跟桃園一個客戶去吃午餐,當時載著我的美國老闆,因為吃飯地點在公司外面,我不熟,所以派了一名壯丁隨車指揮,結果,平安到達。可惜,看來幸運之神並沒有一直跟著我。在吃飯中,老闆大肆宣傳我是路痴這件事,在姑娘我的耳中聽來特別感到刺耳。當一個人有某個缺點時,總是對這個缺點特別在意,所以老闆的行為,就像是在我手上撕撒隆巴斯一樣的令人痛徹心扉。當時我可是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虛應故事,在我心中,暗自決定要讓他們刮目相看。可惜,回程在客戶千叮嚀,萬交代地指示我,如何上高速公路後不到一分鐘,我就走錯路加上逆向行駛。之前胸有成竹的告訴老闆,這次一定不會錯的話才剛說完......接下來發生的事,在老闆大叫一聲之後,我們就不再提這個話題了。
今天,我跟一個朋友約在桃園大江MALL碰面,在去的路上我就已經小問了ㄚ憲一下該怎麼去,嗯...大概是三、四通電話之後才找到吧......總之,到達之後的成就感大增。約會結束之後,因為我與朋友一個要南下、一個要北上。所以,照慣例,還是經過一場千叮嚀、萬交代並且沙盤演練過後,我只要跟著朋友的車,等到了交流道口再分道揚鑣。怎麼樣,夠清楚了吧!我猜一定是鬼擋牆,怎麼我會跟丟了,不但沒走到應該走的交流道,而且還上了該死的南下交流道!X的!加上朋友即時的電話詢問,霎那間,我的自信心全面崩盤,人際關係降到谷底.......天ㄚ!!我病的好嚴重ㄛ.......
咱親愛的鄉親ㄚ,有誰可以提供方法來改善我這個症狀,或是有誰知道這種病要去哪裡才可以醫好的?我會不會因為這樣而得到憂鬱症?我會不會因為這樣而交不到朋友?說真的,我沒有開玩笑,我是認真的!你們會不會因為我這樣,就唾棄我,不再接我的問路電話?
下次你們如果在路上看到迷路的人,請記得要伸出援手,因為,也許有天你們會碰到我......
以前分不清東南西北,或是記不住路名,就已經讓我很頭痛,經過二年的血淚訓練,現在只能用每下愈況來形容!我隨便舉幾個"小"例子就可以說明,我不是在開玩笑的。
之前,思蓓在李義男診所坐月子,我本來想從公司民生東路走到中山北路上巷子裏一個公有停車場停車,說來奇怪,診所我去過很多次,停車場也一樣,那天,平常只要10分鐘車程的路,我從公司開到停車場竟然要花半小時。因為我迷路了!!原因是我想要走近路,認為從林森北路後面進去停車場也一樣。錯!完全不一樣!!以前我從停車場的出口開出來都是接到林森北路上,而且是雙向通行。所以我想同理可證,從林森北路一樣可以到停車場ㄚ!怎麼會這樣?後來不知怎麼繞的,竟然走到民權東路上,只好再繞一圈,走"平常的路"才平安到達。我差點就在台北街頭迷路了,扯不扯?。
還有一次,跟桃園一個客戶去吃午餐,當時載著我的美國老闆,因為吃飯地點在公司外面,我不熟,所以派了一名壯丁隨車指揮,結果,平安到達。可惜,看來幸運之神並沒有一直跟著我。在吃飯中,老闆大肆宣傳我是路痴這件事,在姑娘我的耳中聽來特別感到刺耳。當一個人有某個缺點時,總是對這個缺點特別在意,所以老闆的行為,就像是在我手上撕撒隆巴斯一樣的令人痛徹心扉。當時我可是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的虛應故事,在我心中,暗自決定要讓他們刮目相看。可惜,回程在客戶千叮嚀,萬交代地指示我,如何上高速公路後不到一分鐘,我就走錯路加上逆向行駛。之前胸有成竹的告訴老闆,這次一定不會錯的話才剛說完......接下來發生的事,在老闆大叫一聲之後,我們就不再提這個話題了。
今天,我跟一個朋友約在桃園大江MALL碰面,在去的路上我就已經小問了ㄚ憲一下該怎麼去,嗯...大概是三、四通電話之後才找到吧......總之,到達之後的成就感大增。約會結束之後,因為我與朋友一個要南下、一個要北上。所以,照慣例,還是經過一場千叮嚀、萬交代並且沙盤演練過後,我只要跟著朋友的車,等到了交流道口再分道揚鑣。怎麼樣,夠清楚了吧!我猜一定是鬼擋牆,怎麼我會跟丟了,不但沒走到應該走的交流道,而且還上了該死的南下交流道!X的!加上朋友即時的電話詢問,霎那間,我的自信心全面崩盤,人際關係降到谷底.......天ㄚ!!我病的好嚴重ㄛ.......
咱親愛的鄉親ㄚ,有誰可以提供方法來改善我這個症狀,或是有誰知道這種病要去哪裡才可以醫好的?我會不會因為這樣而得到憂鬱症?我會不會因為這樣而交不到朋友?說真的,我沒有開玩笑,我是認真的!你們會不會因為我這樣,就唾棄我,不再接我的問路電話?
下次你們如果在路上看到迷路的人,請記得要伸出援手,因為,也許有天你們會碰到我......
2005/06/05
地球的外衣
我前幾天看科學人雜誌上有一篇談到全球暖化的專欄,讓我想到以前唸書時,我還曾經以這個主題寫過報告,當時我寫的是有關臭氧層破洞對地球的影響。說來慚愧,當時的報告是我以微薄的知識加上網路資料拼湊交差的。老實說,現在再看我寫的報告還真的很爛......
我讀了這篇雜誌專欄之後,又有更進一步對溫室效應的了解。在地球外圍有一層大氣層保護,在大氣層中有臭氧存在,臭氧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將這些波長很短,有致命危險的幅射線,轉換成熱能,只有極少量的紫外線能到達地面。
其實在數億年前,大氣中並沒有臭氧存在,地球的表面受到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強烈照射,地面上沒有生物存在,僅有少數生物生存在水中,因為水能吸收紫外線,水中綠色植物不斷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擴散到空氣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氣在大氣層的上層,受到紫外線的作用,氧氣變成了臭氧而產生了臭氧層。
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命相當重要,因它能濾除紫外線,地球上生物才能登上陸地。但是,人為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累積,尤其是二氧化碳、甲烷及氟氯碳化合物(CFC),漸漸地在大氣層中累積,型成"毯子"。造成地球能量不平衡,照道理,來自太陽的熱要與從地球散出的熱相同。目前因為臭氧層變薄,阻擋太陽的入射能量降低,加上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累積,這條無形的毯子也吸收熱幅射,阻止這些熱幅射散逸到太空中。
聽起來,就像這條厚毯子"蓋住"了整個地球,外面的太陽照射所得到的熱能,卻很難散熱出去。如果加上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如果還再製造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那麼有天我們也許就會被悶死。當然,這種說法太過誇張,但是我所要表達的就是,如果現在我們發現問題在哪裡,但是卻不去改善它,那麼,遭殃的會是後代子孫。
現在,因為禁用塑膠袋的功效,氟氯碳化合物已經減少,二氧化碳及甲烷就成為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工業發達所產生的一些產物,如汽車或工廠等,所排放的廢氣為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農業沒落及林木砍伐也是造成減低二氧化碳分解的原因。至於甲烷,主要來源為垃圾場、廢棄物的燃燒所產生的產物,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政府要一直倡導垃圾分類的原因。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多少可以盡點心力來維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我也不是個什麼環保大師,但是我現在都會在車上準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黃小育,對不起!害你家工廠生意變差...),在公司,我種小盆栽(雖然美觀的功能比環保的功能還大、每張紙我用完二面才丟掉、不收廣告傳單(again, 地球只有一個, you know...)、自己隨身帶手帕(不是為了裝淑女,而是減少使用擦手紙)。我知道我做的並不多,但是我會盡力去維持,希望可以變成我的一種習慣。
在今天6/5環保日,以這篇文章與我的朋友分享。
此篇文章參考2004年4月份的「科學人」雜誌;第60~69頁,「氣候學」拆除全球暖化的定時炸彈。
我讀了這篇雜誌專欄之後,又有更進一步對溫室效應的了解。在地球外圍有一層大氣層保護,在大氣層中有臭氧存在,臭氧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將這些波長很短,有致命危險的幅射線,轉換成熱能,只有極少量的紫外線能到達地面。
其實在數億年前,大氣中並沒有臭氧存在,地球的表面受到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強烈照射,地面上沒有生物存在,僅有少數生物生存在水中,因為水能吸收紫外線,水中綠色植物不斷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擴散到空氣中,而其中一部分的氧氣在大氣層的上層,受到紫外線的作用,氧氣變成了臭氧而產生了臭氧層。
臭氧層對地球上的生命相當重要,因它能濾除紫外線,地球上生物才能登上陸地。但是,人為的溫室氣體在大氣層累積,尤其是二氧化碳、甲烷及氟氯碳化合物(CFC),漸漸地在大氣層中累積,型成"毯子"。造成地球能量不平衡,照道理,來自太陽的熱要與從地球散出的熱相同。目前因為臭氧層變薄,阻擋太陽的入射能量降低,加上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累積,這條無形的毯子也吸收熱幅射,阻止這些熱幅射散逸到太空中。
聽起來,就像這條厚毯子"蓋住"了整個地球,外面的太陽照射所得到的熱能,卻很難散熱出去。如果加上在地球上生活的我們,如果還再製造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那麼有天我們也許就會被悶死。當然,這種說法太過誇張,但是我所要表達的就是,如果現在我們發現問題在哪裡,但是卻不去改善它,那麼,遭殃的會是後代子孫。
現在,因為禁用塑膠袋的功效,氟氯碳化合物已經減少,二氧化碳及甲烷就成為最主要的溫室氣體。工業發達所產生的一些產物,如汽車或工廠等,所排放的廢氣為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農業沒落及林木砍伐也是造成減低二氧化碳分解的原因。至於甲烷,主要來源為垃圾場、廢棄物的燃燒所產生的產物,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政府要一直倡導垃圾分類的原因。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多少可以盡點心力來維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我也不是個什麼環保大師,但是我現在都會在車上準備購物袋,減少塑膠袋的使用(黃小育,對不起!害你家工廠生意變差...),在公司,我種小盆栽(雖然美觀的功能比環保的功能還大、每張紙我用完二面才丟掉、不收廣告傳單(again, 地球只有一個, you know...)、自己隨身帶手帕(不是為了裝淑女,而是減少使用擦手紙)。我知道我做的並不多,但是我會盡力去維持,希望可以變成我的一種習慣。
在今天6/5環保日,以這篇文章與我的朋友分享。
此篇文章參考2004年4月份的「科學人」雜誌;第60~69頁,「氣候學」拆除全球暖化的定時炸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