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8

餐廳篇

在巴黎,也可稱之為美食之都。到處都是時髦的餐廳,咖啡館內也都有附餐點。雖然我不是富有的饕客,但是還是希望能吃些特別的東西。我是在歐盟之前去的,當時物價就偏高,如今已經加入歐盟,價格更是不可同日而語。米其林等級的餐廳我不敢想,就連某些有特色的餐廳我可能也吃不起,那就拍照留念就好了...另外,還有一些是我去比利時的照片。


這是我第一次吃到的法國餐。我記得當時我們吃完整套餐花了很久的時間,因為他們上菜速度很慢,對在台灣吃慣一起上菜的我們來說,每道菜上菜的時間距離這麼久,吃起來很無聊也很不過癮。


這是清真寺茶館。就在拉丁區植物園附近,隔壁是清真寺。它們的薄荷茶很有名,是一種很甜的茶,連不喜歡薄荷的我都可以接受,點心放在架內自己點選,樣式有點像飲茶點心,每一樣的價格都相同。如果可以,最好選擇室內坐,裡面的裝潢很有中東神秘色彩。


與Denise去玩時,一位當地朋友帶我們去吃的店。這家店賣的是瑞士起司鍋,一吃就愛上它了!所以後來再去時,又跑去吃。我們除了點一般的起司鍋外,還另外點這一種,中間是油鍋,可把肉炸熟。我強烈推薦這家店,因為好吃又不貴。


這是法文老師的同學Simon帶我們去吃的亞爾薩斯菜。份量超多的鄉村家常菜,雖然沒像高級法國菜那樣精心擺盤,但是味道很合我的胃口,我想台灣人應該都會喜歡的。


好吃的可麗餅。這是在我們住宿附近的店,雖然可麗餅以甜口味有名,但是這家店的起司火腿口味超好吃的!外面用鋁箔紙包住還可保溫,真的很貼心,我們好像不止吃一次呢!


花神咖啡館。離我們住宿的地方很近,看到沒!桌子那麼小,還跟一位老先生併桌,一張小圓桌擠四個大人,又收費那麼高,還生意這麼好,真好賺!




前兩家餐廳很有特色,一家布置的像劇院般,另一家門口掛上很多鍋子,最後那張照片是在龐畢度美術館頂樓,我的後面就是一家餐廳,我想沒先預約是吃不到的。


這是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這家店是在大廣場內的一家巧克力店,我很喜歡這家的巧克力,不貴又不會很甜,這是我第三次的造訪。


在大廣場上的露天咖啡座。我看也只有在比利時,才能看到喝咖啡有送Godiva巧克力的,真是闊氣啊!



比利時的淡菜很有名,就是我們所謂的孔雀蛤。這樣的餐廳在布魯塞爾很多,尤其是在大廣場附近,五顏六色的擺設,是不是很吸引人呢?看到一大鍋的淡菜,炸得香酥的薯條,價格又不貴,真的吃得很過癮。

法國篇 - 博物館、美術館

在巴黎,有很多的博物館及美術館可以參觀,如果沒有很多時間停留,羅浮宮跟奧賽美術館,可以算是必看的景點。其實,如果想完全"逛"完羅浮宮,可能就必須花上一整天的時間,更別說是細細品味每個作品。在羅浮宮,我最喜歡看的是古代埃及文物,神秘的法老文化是我想多了解的部份。

我每次到巴黎都還是會去這二個地方,因為能看的太多了,就算重看一遍也不覺得膩。在那裡,看到的世界名畫及古物,有些還曾出現在歷史書本中的作品,能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怎能不叫人感動?對於只能偶爾看到的過客的我,很羨慕法國人擁有這些寶物。法國學生很幸福,當我們台灣的校外教學只能看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時,他們學生可是在羅浮宮、奧賽美術館內學習呢!。




這是羅浮三寶,如果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一一逛完的人,這三寶是必去參觀的,只要看過這些,你也可以說你去過羅浮宮了!由上至下依序為:勝利女神、蒙娜麗莎的微笑、維納斯。


除了三寶,我最愛的就是這個愛神了!你們不覺得很浪漫嗎?


奧賽美術館是由火車站改建的,所以,這個時鐘是這美術館最大的特色。


這是在美術館內的作品,代表當時所發現的世界。每個人代表每個洲,看到沒?在當時只有發現四大洲,可惜我忘記是哪一洲還沒被發現?


這也是在奧賽美術館照的,我不記得作品名稱,但是在當時就是覺得這隻白熊好可愛。


這是梵谷的作品。我還在奧賽美術館內買了個萬年桌曆,只有月、日,每一天都有一幅畫,還記錄畫名、年代及作者資料,詳細說明畫的內容及意境。裡面的文字當然都是法文的,我每天看一幅名畫,一年可看365幅,還可看一輩子,雖然這個桌曆價值台幣一千多元,但也值得了...


這是在畢卡索博物館照的作品。因為當時台北捷運發行很多世界名畫的車票,這張畫也曾出現在捷運票上ㄛ!

2006/04/03

法國篇 - 瑪黑、巴士底區

瑪黑區為古典與前衛的對比。這區有龐畢度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 Pompidou)、畢卡索博物館(Musée Picasso)、孚日廣場(La Place des Vosges)、亞勒商場(Les Halles)。

巴士底區是個異類歷史景點;著名的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及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Bastille)。在里昂車站附近還有空中花園(La Promenade Plantee)。


龐畢度中心在1999年才整修完畢,當初在一個古老的亞勒商場附近,要蓋一座前衛的美術館,可是被很多巴黎人反對與嘲笑。美術館外牆的彩色水管,更被笑稱像加油槽或工地一樣。


畢卡索博物館。


孚日廣場,這邊有雨果之家(Maison de Victor Hugo),可惜上次去的時候剛好休館,在通往廣場的小道上有很多馬賽克專賣店。


巴士底歌劇院,就在巴士底廣場旁。說它是異類歷史景點,是因為廣場原來是巴士底監獄的所在地,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才改建為廣場。


空中花園,很長的一座天橋。沿途經過不少建築物,可以互通至建物內,讓我想起以前的中華商場。這裡也是"愛在日落時"的場景。

法國篇 - 蒙馬特、艾菲爾鐵塔

蒙馬特(Montmartre)區是藝術天堂,這區有聖心堂(Basilque du Sacré Coeur)、帖特廣場(Place du Tertre)、畫家村,梵谷、高更等有名的畫家都曾待過,還有著名的紅磨坊(Moulin Rouge)也在此區。此區有觀光列車沿途介紹,過去那些畫家們曾經潦倒時所居住的地方。

艾菲爾鐵塔(Rour Eiffel),巴黎最美的夜景大概就是這兒了…蒼蠅船是最方便欣賞夜景的交通工具,船上有中、日、英等各國語言介紹沿途景色,如果預算充裕,也可在船上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用個道地的法式晚餐。


聖心堂,巴黎的最高點。純白的外觀,在藍天綠地下更顯耀眼。


聖心堂下的小廣場表演。我記得好像這是一個人的表演,表演者像變臉一般,隨著劇情,一次次的變換角色,有老人、女士、小丑等的造型。這張照片是最後一個角色,很精彩的表演!就算聽不懂在說什麼,憑著豔麗的造型變化,就能深深吸引大人、小孩的注意了。


我也不能免俗的在畫家村來個張自畫像,你們不覺得這個畫家長得很像席琳狄翁嗎?


我們就是坐這種觀光列車遊覽喔...


這樣的夜景,是不是很吸引人?


在冬天搭蒼蠅船最好別傻呼呼的在室外,因為超冷的...當然外面的視野最好。背景是奧塞美術館。

法國篇 - 拉丁區、西堤島

拉丁區是以索邦大學(La Sorbonne)為週邊,有很多廉價商店及餐廳,就像台大公館商圈,也算是文教區。我也曾住過這一區,附近果然都比較有文化氣息,這區的咖啡館很多,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eur)、雙偶咖啡館(Aux Les Deux Magots)就在這邊。

西堤島(Ils de la Cite)是整個巴黎市的中心,將塞納河一分為二,島的右邊為右岸,左邊就是最有名的左岸了...聖母院(Cathedrale Notre-Dame)就在島上,貝蒂永(Bertillon)冰淇淋店很有名,但我卻一次也沒吃過,因為每次去的季節都是冬天ㄚ!


在拉丁區的慕菲達街(Rue Mouffetard)。是一個傳統市場,同時也是"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場景


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喜歡花花草草的人不可錯過的一個地方。


西堤島。島內有著名的聖母院,也就是雨果筆下"鐘樓怪人"的故事地點。


我所站的地點就是巴黎的中心點,巴黎市內的區域規劃,都是以這一個點開始計算的。


聖母院內的彩繪玻璃。對於不了解宗教的我來說,院內的神聖、莊嚴我體會不來,但是它的美卻是讓人無法忽略。


阿拉伯文教中心。這個外牆可是有其功能ㄛ!它可以調節室內光線及隔熱,非常的節約環保。

2006/04/02

法國篇 - 香榭大道區

這個區域以凱旋門(Charles de Gaulle Etoile)為起點,走過大皇宮(Grand Palais)、小皇宮(Petit Palais),來到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為香榭麗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的終點。協和廣場在2000年為了迎接千禧年蓋了一座摩天輪,之後聽說又要拆掉它,我在2001年時有登上去過。再繼續從協和廣場走下去,可以看到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花園的盡頭為小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過了小凱旋門就到達這一區的終點 - 羅浮宮(Louvre)。這一區走馬看花的方式,可以花上一天的時間。



晚上的凱旋門比白天的凱旋門看來更美,凱旋門內有一座模型,並且在牆上記載它的興建過程。


協和廣場上的協和尖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埃及送給法國的禮物,碑上有說明當時埃及如何將這尖碑運送到法國。



摩天輪上的景色。其實我是滿害怕的,但是一想到可能再也看不到它,就給它忍住坐上去了...中間噴水池是杜樂麗花園,盡頭就是羅浮宮。



傍晚,我與Joyce在杜樂麗花園的合照。


在杜樂麗花園內的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展示招牌的莫內睡蓮作品。這是我1999年與Denise來巴黎所照的,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很不巧剛好館內的作品出借到"台灣"展示...


羅浮宮入口


這是羅浮宮通往外面希弗麗街的城門。城門真的很小,一台遊覽車通過剛好,真不知古時候馬車怎麼通過?

我愛法國

我出國的次數雖然不少,但是其實有些地方去過很多次,這些地方能讓我一去再去的理由,是因為總有太多有趣的事物等著去發覺。

我總共去過澳門、馬來西亞、南非、澳洲、德國一次,泰國、香港、荷蘭二次,法國、比利時、日本三次。其中說我去法國三次,應該是説去巴黎三次!

因為巴黎有太多的景點可以看,有太多的新鮮商店可以逛,有太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可以消磨時間,有太多的咖啡館可以放鬆心情...

日本也是我很喜歡去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文化與我們相近,飲食習慣可以接受。我喜歡吃的日本料理,每一樣都像是在日本電視節目所誇張形容的好吃。我去日本還喜歡逛藥妝、電器商店,我很佩服日本人的巧思,總會有一些新玩意兒可以讓人使用,每次去那些店就像去挖寶一樣的有趣。

我先把去巴黎的玩法介紹給大家,之前我曾參考Mook雜誌的遊玩路線,其實它規劃的很不錯,我就把我這幾次玩的內容分幾個區域介紹。

香榭大道區-經典路線;有拉德芳斯、凱旋門、香榭麗舍大道、協和廣場、大、小皇宮、杜樂麗花園、小凱旋門、羅浮宮等。
歌劇院區-時尚精品區;加尼葉歌劇院、瑪德蓮教堂、拉法葉百貨、春天百貨等精品商店。
拉丁區-學府平價區;以索邦大學為週邊,有很多廉價商店及餐廳,就像台大公館商圈,也算是文教區。
西提島-塞納河中心;聖母院就在這裡。
蒙馬特區-藝術天堂;聖心堂、畫家村,梵谷、高更等有名的畫家都曾待過,還有著名的紅磨坊也在此區。
艾菲爾鐵塔-沉靜之美;巴黎最美的夜景大概就是這兒了…
瑪黑區-古典與前衛;龐畢度中心、畢卡索博物館、孚日廣場、亞勒商場,還有著名的同性戀街。
巴士底區- 異類歷史景點;著名的巴士底廣場及巴士底歌劇院,假日還有跳蚤市場。

下一篇文章開始,就將這幾個區域作個比較詳細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