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剛看完的一本書。說到這本書,可真是傳奇ㄚ!中文名稱叫「不帶錢去旅行」,商智文化出版,英文書名叫"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 Penniless Across America"。作者是Mike McIntyre,他本身是個資深新聞記者。整本書是在述說,他從加州的舊金山出發,經過美國14個州,到達北卡蘿萊納州的恐怖角(Cape Fear)的遊記。
我為什麼說這是一本很傳奇的書呢?話說約一年前,Denise告訴我這本書不錯,她是在圖書館借來看的。我不喜歡去圖書館借書,所以就想自己買一本。蹉跎了大半年,根本找不到這本書,我不死心打電話去出版社問,結果他們說,這本書已經絕版了!如果想碰運氣,可能要去小書店,看能不能找到庫存貨,出版社內已經沒有這本書了。開玩笑...有這麼珍貴嗎?我偏不信邪,所以又在網路上、書店間瞎找,果然找不到!原本已經放棄的我,Denise又該死的再傳eMail,給我看一次這本書的簡介,雖然我從沒看過這本書,但我都快要知道書中的內容了,只是都是片段的...結果,好心的Denise從高雄圖書館借給我看,才達成我的這個小心願。
這本書的魅力在哪裡呢?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美國人不帶一毛錢,經過六週的搭便車方式,到達恐怖角,以克服自己內心長久以來,對自己生活、心靈的恐懼。Denise說的沒錯(真不愧是看過三遍的人...),作者可以在旅途中與陌生人訪問的內容,這麼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是有目地的,這麼做就為了要出這本書,這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是撇開他的真正動機,這個計劃的確是有它的賣點在,那就是 - 冠冕堂皇的想靠美國人的友善,來實現他的計劃。
在書裡,作者每次搭便車途中,和所遇到的人相處經過,與讀者分享。他曾質疑陌生人為什麼願意好心的資助他,讓他看到他們最隱密的家庭生活。在愛荷達州遇到的傑利就告訴他:別人幫你都是有原因的,他們幫你自有用意。也就是說,在幫他度過這一關中,也在幫他們自己度過心中的某件事。旅途中,作者遇到不少基督徒(也許就像John說的,美國年輕人95%都有宗教信仰!),也對宗教做了討論,這部份我無法感受。但是有一點我倒是很能認同的:通常最窮的人,施捨最慷慨!
我在周遭看到的許多例子,都讓我同意作者的想法。平常可以看到一些打扮入時,穿著光鮮的人,對於做善事卻一直都很小氣,反倒是收入平常的市井小民,對於佈施卻顯得大方。我想,也許是因為越有錢的人,把每件事都物質化了,當他們在做某件事時,腦中必先衡量出它所代表的價值,一旦有了計算之後,就忘記付出本身的意義。相反的,不富有的人,做每件事都是很單純的,因為想做而去做,所得到的是心靈上的滿足,這才是真正的富有。我們常聽說:有捨才有得。這句話就是作者在這趟旅途中,所有幫助過他的人們在做的事。
利用陌生人的好心來完成這趟旅途,的確不容易;但利用幫助過程對自我的心靈檢討,更是不容易。每位幫助者在資助作者過程中,同樣也對自己心靈做了抒發。作者藉由每位幫助者身上,看到人們善心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與啟發。相對的,每位幫助者在作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某種遺憾。與其說這是一趟善心之旅,亦可稱之為感受之旅。透過搭便車這種直接的方式,得到最真實,也最真心的反應。
在書中作者一再的提到,他能這麼順利搭到便車,是因為他的外表及身份。我想這是人之常情!第一印象的確可以決定被接受的程度,今天如果站在路邊是個衣著邋遢的黑人,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雖然作者本身並沒有種族歧視,但是,在美國這問題應該一直存在的。這個問題就像是台灣的省籍情結一樣,平時生活雖然並不明顯,但是在特定日子、特定場合或是特定選舉時,必是解不開的心結。
我有信心,在台灣一樣擁有陌生人的善心。這份善心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地域、不分時間;不分身份、不分地位,善心只有一種,就是不要求回報的付出!
如果你們也像我一樣幸運,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希望你們能看看...
3 則留言:
http://www.wretch.cc/blog/wallace19&article_id=1960071
有人看書也試著作耶!
Angel要不要試試?
他也只有短命的一天經歷...
但是真的很佩服他啦!我不敢的原因是因為我是母的,所以...
但是我看過他的規劃之後,有點懷疑台灣不是很適合這種搭便車之旅。
現在的我 旅行是為了充分放鬆
寧可以金錢換取時間
旅行 還是花錢當大爺大娘最爽啦!
巴里島的Villa
等著我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