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9

餐桌

從小,我家最不注重的就是餐桌。

記得小時候,老父不在台灣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在萬華租了一間小房間,吃飯、玩樂、睡覺,都在這5坪大的小房間裡。當時,我們有一張萬能桌,可以當飯桌、書桌,也可以當工作台。那是一張木頭方形桌,老母會鋪上桌巾來掩飾它的平凡。那張桌子,在我的童年印象中,大概是除了床以外,最常接觸的地方。

因為我家實在是太小,每次受委屈都沒地方躲,只能趴在桌上讓淚水流在塑膠桌布上,以淚水的多寡來衡量傷心的程度。有一張靠牆的黑色靠背椅,那是老母的寶座,我們小孩子都很希望能夠快點長大,有一天才能坐在上面。之後,老父回台灣,我們搬家到石牌,還是租屋而住。因為房子一下子變大了,我們每個人都有私人空間,突然客廳就變成我們的活動區域。那時的餐桌就只是放置食物的地方,緊鄰廚房,卻很少使用它。

等到我們搬家到關渡,終於結束租屋飄泊的生活。老父一口氣買了二張餐桌,一個大圓桌,一個小方桌。老父認為,他終於結束飄泊的工作,回台灣生活。今後,每年過年要和大家一起過,所以,每年大年初一,我家就在那張大圓桌上辦流水席,讓家族的人隨時來家裡都可以享用美食。另一張小方桌,作用不大,因為吃飯時,我們都習慣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吃飯。

這幾年,經歷了家中成員陸續離開家,加上老母年紀漸大,體力不好,所以也取消大年初一的聚會。現在,我家換了一張小圓餐桌,也改變習慣,吃飯時都坐在餐桌前。少了電視可看,卻重拾家人聊天的機會。以前,我們吃飯時,我都會跟老父、老母說說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聊聊朋友、學校或工作的事。老父也會告訴我,他這一天在工作上遇到什麼有趣的事,順便誇讚一下老母的手藝。現在,老父退休後,他們二老在家帶孫女。每天等我回到家,如果有跟他們一起吃飯,變成二老急著告訴我,今天他們祖孫三人又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我也會問媛媛今天做了什麼事。

如今,我們家的餐桌,不只是個吃飯的地方,也是個分享心情的地方。一邊吃飯,一邊述說這一整天所發生的事。以前是我向父母訴苦,現在變成二老向我報告。我有很深的感觸,我就像一家之主,聽著家中成員所關心的事、煩惱的事。有些我可以建議,有些我只能傾聽。我在這家人圍繞的餐桌前,一一詢問大家今天過得如何?有時心情不好,聽聽他們訴說有趣的事,笑笑就忘了那些煩人的問題。有時心情很好,回來跟大家分享喜悅,可以讓好心情維持很久。

我現在能體會親情的重要,這是那種,當遇到難以對人啟齒或是極度憂心的煩惱,都可以向他們訴說並求得慰藉的對象。因為他們算是最了解我並體諒我的人,這是我的避風港,當我沒有退路時,確定會收留我的地方。我曾有過好幾次,在我生命中難關,因為他們的包容,幫助我走出困境。

現在,餐桌對我而言,是我放下武裝,輕鬆面對自己的地方。在滿桌的美食,身旁圍繞著親朋好友,在這樣的氣氛下,人生夫復何求?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好像到了某個年歲
會開始感受到家是避風港的這句老到不能再老的陳腔濫調
但是 家真的是避風港
這也是我離開現職回到家鄉就職的原因之一
即使外人看來
我是捨棄公立到私立單位
那又如何呢?

喜歡家的感覺

匿名 提到...

你家桌子雖變小
菜可沒變少ㄝ
一樣很多ㄚ

我家妹妹線在還在看"功夫"
我都快掛了

感謝雅琇阿姨今天贊助兼保母
(一鞠躬)

Angel 提到...

其實那天回去途中,
我告訴妳家妹妹,如果她很乖
下次妳媽會再帶妳去湯姆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