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這個井底之蛙被大陸的改變嚇了一大跳,只能說台灣的鎖國政策成功,我一直在這塊小島上沾沾自喜,不知死活的暗自竊笑大陸的無知與落後…
這種偏頗的觀念,當我面對大陸的同事及客戶後,才了解自己錯得離譜!我們自認為是個民主國家,有自我的想法及自由,大陸的同胞水深火熱,沒法表達人民的心聲,只能盲目的跟隨領導的腳步走。其實不然,這樣的情形在鄉村可能的確如此,但是大陸各地的主要城市進步速度很快,光是硬體建設絕對不輸台灣,人民接收世界的新聞也很普遍,雖然各地官方電視台還是會播報離譜的新聞 (例如:台灣水果進口到大陸,是因為他們需要幫助台灣苦難同胞,維持台灣農民的生計…等等),但是大陸上網人口僅次於美國,更正錯誤新聞的機會很多,不再是被政府蒙在鼓裡的愚民。反之;台灣媒體與國際脫軌太多,所有新聞只關心島內政治及社會事件,對於國際情勢極少報導,我們接收的國際消息反被政府的化妝師給粉飾掉了…
我的大陸同事Shi溫良恭儉讓,我以為是個性使然,只是個特例;最近,我賣了設備給富士康公司 (鴻海集團),在一週的電話洽談中,對方使用單位對我這個素未謀面的台灣人,溫和有禮的回答我的問題。最讓我訝異的是,採購人員沒有台灣採購的那種議價霸氣;通常,台灣採購跟廠商議價時,總是嫌東嫌西,拿對手的低價來壓制你的金額,再不然就是告訴你,不再多降一些就跟別人買,整體的感覺就是只要價格便宜,不考慮商品本身的價值,這對於身為業務的我來說,常有不被尊重專業的感受。
這次與大陸採購洪先生議價的過程中,其實我們全程都是電話議價,但是,對方的客氣,讓我沒有感受到敵意,採購雖然明白的告訴我,他不懂專業技術,但是他願意聽我分析我們價格昂貴的理由是什麼,哪些配備可以不需要,節省價格;哪些配備一定要,維持品質。這種互動,讓我感受到是協商而不是砍價!每天的通話協商內容都是愉快而且有意義,不像台灣大部份的採購,一開口就直接詢問能降多少錢?跟誰買?買的是什麼?完全不在意!
我們的政府常常告誡或處罰到對岸去的台商不愛台灣,一堆法令限制兩岸三通,反觀,不少台商雖然設廠大陸,但是總部在台灣,資金並沒有外移,鴻海要求所有大陸廠購買設備,如果該設備在全球都有分公司銷售,第一優先考慮向台灣分公司購買,即使大陸有分公司也是一樣。這是鴻海照顧台灣人的體貼,有錢大家一起賺。也許郭台銘在媒體上的表現傲慢,但是對於台灣這塊土地,應該不能說沒有貢獻!最近,除了鴻海這家公司,我手上還有三家台商公司,都像鴻海一樣的作法,與這些公司接觸,我不得不讚賞他們,當政府對中小企業提供這樣艱困的經濟環境,他們靠自己力量在國際間衝出一片天之餘,還能回饋台灣其他的公司,展現台灣人互助的精神。
政治與經濟是二回事,當全世界都在跟中國大陸做生意,台灣就因為可笑的政治意識型態而堅持拒絕開放,反而拱手讓給一樣與中共有政治歷史情仇的日本及韓國,讓他們撿了大便宜,我真的心中很幹!套句大陸採購洪先生對我說的:與其跟日本或韓國人做生意,我寧願跟台灣人談,不管怎麼樣,人親土親嘛!
2007/06/04
練習 (下)
這幾次的連續接待國外技師,讓我深刻的了解,我對所居住的這塊土地一點都不熟…
平常,每當有朋友來訪,我總是帶著他們到我知道的地方走走,也從不覺得有什麼困難的,但是當對象為非台灣居民,可真的是考倒我了,排山倒海的問題,讓我對於接待這件事,頭大了起來!
我帶過他們去台中、桃園、基隆,也帶他們去陽明山、龍洞、野柳、九份,這些我平常覺得是很”安全”的旅遊景點 (不過就是走馬看花,隨便逛逛的地方),竟然讓我有這麼挫敗感覺,原來…我也不知道怎麼介紹這些好山好水。
如果是老外問我,答不出來,也就罷了! 連上海來的技師所說的中文,都能雞同鴨講。Shi對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及人文風俗最感興趣,他的數字概念很好,每當我說個地方,他總是馬上能數據化並且跟大陸的地方做比較,例如:台北市人口大概是上海市人口的幾分之幾,上海市面積是台北市的幾倍,台北到上海的距離是多遠,玉山的海拔跟黃山差多少,這些我只在國中地理課本讀到的地名,從他口中描述,就像又再聽地理老師上課一遍,只是更為生動、影像化了! 反觀我,當我描述台灣各地時,出現很多不確定用詞,例如:台中市的人口數大概比台北市少一些,金門可能比馬祖上面一點,金門離廈門好像比較近,綠島與台灣的距離也許跟澎湖與台灣的距離差不多…越講心就越虛,也越來越沒自信。
還好他沒問我台灣原住民有哪幾族,因為我也不確定是否全背的出來,可是他對於大陸的少數民族卻侃侃而談,也許是他工作性質的關係,跑遍大江南北,對於各方美食也都嚐試過。我本想帶他吃些中餐,發現太和殿屬川菜,天廚屬北平菜、成吉思汗屬蒙古菜、羊城小館屬廣東菜、過橋米線屬雲南菜,連老天祿都屬上海菜…這怎麼帶他去吃販ㄚ??
所以,我只能帶Shi去吃台菜跟小吃,我想這才是最道地的台灣菜吧! 阿美飯店、丸林魯肉飯,夠鄉土了吧! 士林夜市吃蚵仔煎、大腸麵線 (他說這些很有名);基隆夜市吃米粉湯、米台目、一口香腸、營養三明治、泡泡冰 (他覺得台灣香腸很好吃;對於要抽號碼牌才能買到的三明治嘖嘖稱奇;米台目比米粉湯好吃);西門町吃桃園街牛肉麵、甜不辣跟天婦羅 (他沒吃過這個),還喝杯台北牛乳大王飲料、買個三吉外賣店的鴨舌頭當禮物給他帶回去,最後去泡沫紅茶店聊個天,體驗一下年輕人的感覺。到了台中,帶他去看特殊造形的五角船板,吃了冠軍米(本來吃不出有什麼好,第二天晚餐的飯一吃下去,馬上知道冠軍米好在哪),還強迫他要去上廁所,體驗一下特殊景觀。又去了水舞饌 (感謝Shi幫我這路痴找到店…),體驗一下時尚造型的簡餐店。白天去客戶處維修,中午讓他嚐試台灣”無敵”便當(便宜又好吃),還去梧棲漁港吃午餐順便逛逛漁市場…到了九份,不會忘記強迫他吃草仔粿,雖然這個草仔粿曾被我那老外技師Dave封號為”elephant shit”…
讓我比較難過的是,每當我要對Shi介紹旅遊景點的特色時,竟然有說不出所以然的窘境,感覺好像我對台灣一點都不了解! 龍洞是怎麼形成的? 特色是什麼? 九份的歷史為何? 為什麼取名為九份? 陰陽海是怎麼形成的? 野柳的主要景觀女王頭的岩石結構是什麼? 景觀特色有哪些? 風力發電量並不大,為什麼要蓋風力發電廠?這些發電量提供到什麼地方?這些問題其實並不冷門,但是平常我卻從不會去思考,也覺得沒有必要知道那麼多,反正就是看這些好山好水就對了嘛!
經由這一次的震撼訓練,讓我開始重新去學習認識我所居住的環境,試著去了解這些我常走過的地方,為了要對的起自己及這遍土地,也要為了7月另一個國外技師到訪做準備,當然,還要很高調的說:我是愛台灣的!
ps. 聽說下一個技師非常嗜辣及酒,這下我可能又要招架不住了…
平常,每當有朋友來訪,我總是帶著他們到我知道的地方走走,也從不覺得有什麼困難的,但是當對象為非台灣居民,可真的是考倒我了,排山倒海的問題,讓我對於接待這件事,頭大了起來!
我帶過他們去台中、桃園、基隆,也帶他們去陽明山、龍洞、野柳、九份,這些我平常覺得是很”安全”的旅遊景點 (不過就是走馬看花,隨便逛逛的地方),竟然讓我有這麼挫敗感覺,原來…我也不知道怎麼介紹這些好山好水。
如果是老外問我,答不出來,也就罷了! 連上海來的技師所說的中文,都能雞同鴨講。Shi對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及人文風俗最感興趣,他的數字概念很好,每當我說個地方,他總是馬上能數據化並且跟大陸的地方做比較,例如:台北市人口大概是上海市人口的幾分之幾,上海市面積是台北市的幾倍,台北到上海的距離是多遠,玉山的海拔跟黃山差多少,這些我只在國中地理課本讀到的地名,從他口中描述,就像又再聽地理老師上課一遍,只是更為生動、影像化了! 反觀我,當我描述台灣各地時,出現很多不確定用詞,例如:台中市的人口數大概比台北市少一些,金門可能比馬祖上面一點,金門離廈門好像比較近,綠島與台灣的距離也許跟澎湖與台灣的距離差不多…越講心就越虛,也越來越沒自信。
還好他沒問我台灣原住民有哪幾族,因為我也不確定是否全背的出來,可是他對於大陸的少數民族卻侃侃而談,也許是他工作性質的關係,跑遍大江南北,對於各方美食也都嚐試過。我本想帶他吃些中餐,發現太和殿屬川菜,天廚屬北平菜、成吉思汗屬蒙古菜、羊城小館屬廣東菜、過橋米線屬雲南菜,連老天祿都屬上海菜…這怎麼帶他去吃販ㄚ??
所以,我只能帶Shi去吃台菜跟小吃,我想這才是最道地的台灣菜吧! 阿美飯店、丸林魯肉飯,夠鄉土了吧! 士林夜市吃蚵仔煎、大腸麵線 (他說這些很有名);基隆夜市吃米粉湯、米台目、一口香腸、營養三明治、泡泡冰 (他覺得台灣香腸很好吃;對於要抽號碼牌才能買到的三明治嘖嘖稱奇;米台目比米粉湯好吃);西門町吃桃園街牛肉麵、甜不辣跟天婦羅 (他沒吃過這個),還喝杯台北牛乳大王飲料、買個三吉外賣店的鴨舌頭當禮物給他帶回去,最後去泡沫紅茶店聊個天,體驗一下年輕人的感覺。到了台中,帶他去看特殊造形的五角船板,吃了冠軍米(本來吃不出有什麼好,第二天晚餐的飯一吃下去,馬上知道冠軍米好在哪),還強迫他要去上廁所,體驗一下特殊景觀。又去了水舞饌 (感謝Shi幫我這路痴找到店…),體驗一下時尚造型的簡餐店。白天去客戶處維修,中午讓他嚐試台灣”無敵”便當(便宜又好吃),還去梧棲漁港吃午餐順便逛逛漁市場…到了九份,不會忘記強迫他吃草仔粿,雖然這個草仔粿曾被我那老外技師Dave封號為”elephant shit”…
讓我比較難過的是,每當我要對Shi介紹旅遊景點的特色時,竟然有說不出所以然的窘境,感覺好像我對台灣一點都不了解! 龍洞是怎麼形成的? 特色是什麼? 九份的歷史為何? 為什麼取名為九份? 陰陽海是怎麼形成的? 野柳的主要景觀女王頭的岩石結構是什麼? 景觀特色有哪些? 風力發電量並不大,為什麼要蓋風力發電廠?這些發電量提供到什麼地方?這些問題其實並不冷門,但是平常我卻從不會去思考,也覺得沒有必要知道那麼多,反正就是看這些好山好水就對了嘛!
經由這一次的震撼訓練,讓我開始重新去學習認識我所居住的環境,試著去了解這些我常走過的地方,為了要對的起自己及這遍土地,也要為了7月另一個國外技師到訪做準備,當然,還要很高調的說:我是愛台灣的!
ps. 聽說下一個技師非常嗜辣及酒,這下我可能又要招架不住了…
2007/06/02
練習 (中)
說說關於我與Peter的相處吧!
Peter是我的老師,在他這次來台灣二週之前,其實我也才見過他二次面而已,每次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充其量只能說是認識。Peter這次待在台灣二週,除了每天朝夕相處之外,還要一起度過二個週末,加上他的髖關節開刀也才半年,還有不吃海鮮、不吃中餐、不拿筷子、天天要喝酒的條件下,說真的,他真的是個歹鬥陣的人ㄚ…!!
為了接待我的這位老師,事前我可是如臨大敵。在桃園挑飯店就是一個問題,英文溝通、西餐全天候供應是必要的條件,我還擔心飯店等級不夠,趁著接機前的空檔,專程去飯店確認一切;看過房間,交待餐點及注意事項,就為了能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有關吃的問題,早餐交給飯店,我每天去飯店接他前,還會買一杯熱咖啡帶去上班給他喝;午餐,經過我們再三溝通確認,他只要一瓶健怡可樂就可以搞定,不要飯店幫他另外準備三明治或是沙拉;不過,我每天還是會順便買一些餅乾跟杯子蛋糕,每次都說是我想要吃,問他要不要也來一點,通常,我只吃一點,其他都是Peter吃掉…真是愛呷假細力!
重點來了! 晚餐怎麼辦?桃園縣有西餐的地方不多,我指的是正統西餐,不是簡餐。雖然我選的飯店就在中壢火車站旁,可是還是選擇不多,Peter喜歡吃義大利菜,我們平常吃的義大利麵,稱不上是道地的義大利菜,西堤的牛排我帶他吃過一次,這家餐廳總共只有一種點菜方式,就是套餐,對於老外來說,單點是他們比較想要的選擇,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點菜。那天,因為他不吃海鮮(前菜是蘆筍鮮蝦),不要醬料(水果沙拉不可淋醬),不吃甜點及附贈飲料(他只喝酒,把啤酒當水喝),這餐飯吃下來,我看到一個老外的堅持,他只喝了一碗牛肉清湯及雞排,我卻付了套餐的錢,別說他,連我都覺得難吃!
周末約會又是一個難題,Peter在來台灣之前,就告訴我他不能久坐跟長途旅行,因為開刀換上人工關節,這下可好了! 爬山踏青不行,海邊戲水不行,博物館參觀不行,除了這些,還能去哪?我只好縮短行程,只排半天活動,天黑前結束行程,打道回府。我選了台北行經典行程:故宮、陽明山及中正紀念堂。這是可長可短的路線,有風景也有文化,不賴吧! 假日的故宮,就像菜市場一樣,擠滿各國觀光客,日語、英語、廣東話、韓文、法文充斥館內,我衝鋒陷陣地帶Peter直搗翠玉白菜及肉形石,想說讓他看過這二樣鎮宮之寶,就拍拍屁股去隔壁館看大英博物展(其實是我自己想看…),哪知這二件寶物竟然小到...像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我根本擠不進去,還好Peter人高馬大,才能驚鴻一瞥。後來,時間的關係,大英博物館也沒辦法看到(因為有人數控管,當天買的票要”數天”後才能看),我帶Peter去故宮郵局買張明信片寄給自己,挑來挑去,只有很醜的明信片(根本就沒有圖片,只有故宮印章),Peter想要買翠玉白菜的明信片都沒有…我最後很不好意思的去禮品部,買本英文導覽書讓他回家複習。
有了故宮的經驗,陽明山跟中正紀念堂,我可是有備而來! 出遊的前一天,先上網惡補一下這二個景點的特色,連一些我聽都沒聽過的花卉學名都硬背下來,想要來個介紹,中正紀念堂的歷史背景太過複雜,我的英文才疏學淺,只能到時見招拆招,隨機應變了! 首先上場的陽明山,在我好不容易到達花鐘廣場,讓他看看花季展,還沒等我開口,他老人家就卯起來的一直猛拍照,我這導遊不但沒機會解說,還很不爭氣的接受他的邀約拍照,也跟著他淪陷下去…終於在他老人家告一段落時,我看到王陽明銅像,多嘴的我,告訴他陽明山以他的名字命名,想不到我的老師問我:為什麼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做過什麼豐功偉業的事嗎?做學生我,頓時咋舌! 昨天網路上忘記看這部份,也不記得是否有介紹這一段…我只好很羞澀的告訴Peter,他是一個偉人 …王陽明老先生,請你不要託夢罵我,我也不太認識你ㄚ!!!
Peter是我的老師,在他這次來台灣二週之前,其實我也才見過他二次面而已,每次相處的時間也不長,充其量只能說是認識。Peter這次待在台灣二週,除了每天朝夕相處之外,還要一起度過二個週末,加上他的髖關節開刀也才半年,還有不吃海鮮、不吃中餐、不拿筷子、天天要喝酒的條件下,說真的,他真的是個歹鬥陣的人ㄚ…!!
為了接待我的這位老師,事前我可是如臨大敵。在桃園挑飯店就是一個問題,英文溝通、西餐全天候供應是必要的條件,我還擔心飯店等級不夠,趁著接機前的空檔,專程去飯店確認一切;看過房間,交待餐點及注意事項,就為了能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有關吃的問題,早餐交給飯店,我每天去飯店接他前,還會買一杯熱咖啡帶去上班給他喝;午餐,經過我們再三溝通確認,他只要一瓶健怡可樂就可以搞定,不要飯店幫他另外準備三明治或是沙拉;不過,我每天還是會順便買一些餅乾跟杯子蛋糕,每次都說是我想要吃,問他要不要也來一點,通常,我只吃一點,其他都是Peter吃掉…真是愛呷假細力!
重點來了! 晚餐怎麼辦?桃園縣有西餐的地方不多,我指的是正統西餐,不是簡餐。雖然我選的飯店就在中壢火車站旁,可是還是選擇不多,Peter喜歡吃義大利菜,我們平常吃的義大利麵,稱不上是道地的義大利菜,西堤的牛排我帶他吃過一次,這家餐廳總共只有一種點菜方式,就是套餐,對於老外來說,單點是他們比較想要的選擇,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點菜。那天,因為他不吃海鮮(前菜是蘆筍鮮蝦),不要醬料(水果沙拉不可淋醬),不吃甜點及附贈飲料(他只喝酒,把啤酒當水喝),這餐飯吃下來,我看到一個老外的堅持,他只喝了一碗牛肉清湯及雞排,我卻付了套餐的錢,別說他,連我都覺得難吃!
周末約會又是一個難題,Peter在來台灣之前,就告訴我他不能久坐跟長途旅行,因為開刀換上人工關節,這下可好了! 爬山踏青不行,海邊戲水不行,博物館參觀不行,除了這些,還能去哪?我只好縮短行程,只排半天活動,天黑前結束行程,打道回府。我選了台北行經典行程:故宮、陽明山及中正紀念堂。這是可長可短的路線,有風景也有文化,不賴吧! 假日的故宮,就像菜市場一樣,擠滿各國觀光客,日語、英語、廣東話、韓文、法文充斥館內,我衝鋒陷陣地帶Peter直搗翠玉白菜及肉形石,想說讓他看過這二樣鎮宮之寶,就拍拍屁股去隔壁館看大英博物展(其實是我自己想看…),哪知這二件寶物竟然小到...像去羅浮宮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我根本擠不進去,還好Peter人高馬大,才能驚鴻一瞥。後來,時間的關係,大英博物館也沒辦法看到(因為有人數控管,當天買的票要”數天”後才能看),我帶Peter去故宮郵局買張明信片寄給自己,挑來挑去,只有很醜的明信片(根本就沒有圖片,只有故宮印章),Peter想要買翠玉白菜的明信片都沒有…我最後很不好意思的去禮品部,買本英文導覽書讓他回家複習。
有了故宮的經驗,陽明山跟中正紀念堂,我可是有備而來! 出遊的前一天,先上網惡補一下這二個景點的特色,連一些我聽都沒聽過的花卉學名都硬背下來,想要來個介紹,中正紀念堂的歷史背景太過複雜,我的英文才疏學淺,只能到時見招拆招,隨機應變了! 首先上場的陽明山,在我好不容易到達花鐘廣場,讓他看看花季展,還沒等我開口,他老人家就卯起來的一直猛拍照,我這導遊不但沒機會解說,還很不爭氣的接受他的邀約拍照,也跟著他淪陷下去…終於在他老人家告一段落時,我看到王陽明銅像,多嘴的我,告訴他陽明山以他的名字命名,想不到我的老師問我:為什麼要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做過什麼豐功偉業的事嗎?做學生我,頓時咋舌! 昨天網路上忘記看這部份,也不記得是否有介紹這一段…我只好很羞澀的告訴Peter,他是一個偉人 …王陽明老先生,請你不要託夢罵我,我也不太認識你ㄚ!!!
至於中正紀念堂就簡單多了,因為那時適逢打算拆銅像及圍牆,每天吵的沸沸揚揚,連英文報都有寫,所以,當Peter聽我說要去看中正紀念堂時,馬上反問我:是那個要把蔣介石銅像拆掉的那個地方嗎?有了報紙的介紹,我這導遊可就輕鬆多了! 帶他去照照像,隨便逛一逛,打道回府,哪知道老師問話的口氣又來了…Peter問我國共內戰的情形,別說用英文,連中文我都無法說得清楚,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結果,還是Peter說給我聽,真是汗顏…! 不過,他問我最後一個問題,我可是馬上就能答出來,他問我蔣介石是哪一年過世的?1975年! 嘿! 嘿! 網路上有寫…Peter以外國人的眼光告訴我,為什麼我們要把美麗的圍牆拆除,這跟追求開放的空間有什麼關係?這不就是一個公園、一個廣場、二廳院展演場所嗎?很有中國的味道,他覺得很美,一點都不覺得不夠開放ㄚ?我很難開口跟他說,因為政治因素佔大部份…
Peter雖然是個不好相處的人,但是他也有可愛的一面,像他去陽明山看到一種綠色植物(我不知道叫什麼?),他很興奮的跟我說,他家花園也有種,讓他有回到家的感覺。平時,他很努力的說冷笑話給我聽([因為真的不好笑,不知道是我英文不好,還是老外的笑點不同,或是...他真的很認真的在說笑話...??),最後一天晚上,我帶他去桃園一家南非餐廳吃飯(感謝環檢所提供資訊),Peter竟然問我可不可以讓他吃我盤裡的薯條時,真是讓我受寵若驚,想不到,他也把我當成自己人了! 雖然我很想跟他說,我通常都把最喜歡吃的東西擺在最後才吃,不過,那一天就例外一次吧!!
Peter雖然是個不好相處的人,但是他也有可愛的一面,像他去陽明山看到一種綠色植物(我不知道叫什麼?),他很興奮的跟我說,他家花園也有種,讓他有回到家的感覺。平時,他很努力的說冷笑話給我聽([因為真的不好笑,不知道是我英文不好,還是老外的笑點不同,或是...他真的很認真的在說笑話...??),最後一天晚上,我帶他去桃園一家南非餐廳吃飯(感謝環檢所提供資訊),Peter竟然問我可不可以讓他吃我盤裡的薯條時,真是讓我受寵若驚,想不到,他也把我當成自己人了! 雖然我很想跟他說,我通常都把最喜歡吃的東西擺在最後才吃,不過,那一天就例外一次吧!!
ps. 截至目前為止,Peter都還沒把他相機內,有關我的照片寄給我,雖然他號稱回去就會給我...
2007/06/01
練習 (上)
從過完農曆年之後,就一直進入混亂的生活,每天的忙碌讓我無法記住今夕是何夕。從三月儀器裝機及教育訓練、四月儀器驗收資料整理,到五月的維修支援,天 天都過得很充實。
每天的外面遊蕩,在旁人看來好像很忙,其實我不覺得忙碌,只是時間被限制住;我被困在某件事中,無法抽身。這段時間,我試著習慣這樣的生活,我練習去跟非台灣同事朝夕相處的工作,我練習去學習新的工作領域,我練習與客戶長時間的工作相處,我練習在工作之餘招待外國同事…
學習新的工作領域,對我來說並不覺得困難,但是,要在新的工作環境與客戶及老外同時相處,可就難倒我了!既然要在客戶處長期工作,總不能每天都當個客人被招呼吧?況且,我的客戶-環檢所每天要分析的樣品何其多,大家排開工作來接受儀器訓練,當我們拍拍屁股回家後,他們還要留下來加班把白天沒完成的檢驗工作完成。所以,能自己來的就不要麻煩人,這三週的時間,我和講師Peter都有專屬的杯子(為了環保);Tea Time的咖啡、紅茶及茶點就擺在桌上,讓我們自助取用,介紹環境(廁所及茶水間在哪裡)及規矩(所有垃圾都要分類),我要顧及老外對於環境的熟悉度,以及客戶學習互動的融洽感,常常讓我這個中間人感到疲累。
三週的工作相處,與客戶能聊的話題差不多也該聊完了,還要偶爾穿針引線的讓客戶與Peter有個話題可說,等到休息時間,我不能休息,需要試著填補即使與Peter無話可說,還必須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空檔。每天可以單獨的面對自己,只有在午餐時,外出到對面便利商店買Peter午餐(健怡可樂一瓶)的這10分鐘時間,終於可以不用再花腦筋找話題,安安靜靜的享受這短暫的獨處。
這三週的工作經驗,我很感謝整個技術室成員,情意相挺地在這段時間自願輪調,排夜班來填補白天未完成的工作,順便利用晚上來複習儀器功能。他們科長 – David,他除了細心的照顧我跟Peter這一老一小,還要分身處理自己的行政工作。讓我感動的是,David放下科長的身段,每天當我們的小弟供差遣之外,還會注意到我這個中間人的辛苦。有一天,David強迫我,不要再走後門出去買午餐(因為後門路途較近),他要我從前門出去,去他們的花園散散步,休息一下,不要整天悶在實驗室裡。
謝謝他的細心!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停下腳步,看到他們花園的美,特與大家分享…!
ps. 結束教育訓練後沒多久,David就生了一場大病,請假幾天,希望不是我們害他的...


每天的外面遊蕩,在旁人看來好像很忙,其實我不覺得忙碌,只是時間被限制住;我被困在某件事中,無法抽身。這段時間,我試著習慣這樣的生活,我練習去跟非台灣同事朝夕相處的工作,我練習去學習新的工作領域,我練習與客戶長時間的工作相處,我練習在工作之餘招待外國同事…
學習新的工作領域,對我來說並不覺得困難,但是,要在新的工作環境與客戶及老外同時相處,可就難倒我了!既然要在客戶處長期工作,總不能每天都當個客人被招呼吧?況且,我的客戶-環檢所每天要分析的樣品何其多,大家排開工作來接受儀器訓練,當我們拍拍屁股回家後,他們還要留下來加班把白天沒完成的檢驗工作完成。所以,能自己來的就不要麻煩人,這三週的時間,我和講師Peter都有專屬的杯子(為了環保);Tea Time的咖啡、紅茶及茶點就擺在桌上,讓我們自助取用,介紹環境(廁所及茶水間在哪裡)及規矩(所有垃圾都要分類),我要顧及老外對於環境的熟悉度,以及客戶學習互動的融洽感,常常讓我這個中間人感到疲累。
三週的工作相處,與客戶能聊的話題差不多也該聊完了,還要偶爾穿針引線的讓客戶與Peter有個話題可說,等到休息時間,我不能休息,需要試著填補即使與Peter無話可說,還必須同在一個屋簷下的空檔。每天可以單獨的面對自己,只有在午餐時,外出到對面便利商店買Peter午餐(健怡可樂一瓶)的這10分鐘時間,終於可以不用再花腦筋找話題,安安靜靜的享受這短暫的獨處。
這三週的工作經驗,我很感謝整個技術室成員,情意相挺地在這段時間自願輪調,排夜班來填補白天未完成的工作,順便利用晚上來複習儀器功能。他們科長 – David,他除了細心的照顧我跟Peter這一老一小,還要分身處理自己的行政工作。讓我感動的是,David放下科長的身段,每天當我們的小弟供差遣之外,還會注意到我這個中間人的辛苦。有一天,David強迫我,不要再走後門出去買午餐(因為後門路途較近),他要我從前門出去,去他們的花園散散步,休息一下,不要整天悶在實驗室裡。
謝謝他的細心!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停下腳步,看到他們花園的美,特與大家分享…!
ps. 結束教育訓練後沒多久,David就生了一場大病,請假幾天,希望不是我們害他的...
訂閱:
文章 (Atom)